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西方寺分享四給 慈悲與智慧的布施之道
2024-12-16
西方寺監寺妙藏法師於12月11日應邀至鄰近的Dharma Bum Temple舉行講座,吸引30餘位英語聽眾參與。講座以「Giving」為主題,妙藏法師通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出的四給理念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」,深入淺出地傳遞布施與分享的核心精神,並引導聽眾如何以慈悲與智慧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
妙藏法師強調,「給」的實踐能夠為每個人帶來內心力量與外在和諧。給人信心是一種支持,幫助他人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挑戰;給人希望是一種鼓勵,為他人帶來對未來的積極預期;給人歡喜是一種無私的奉獻,透過簡單的善意與微笑讓他人感受到快樂;而給人方便則是一種實際的行動,通過提供幫助解決他人眼前的問題,減少他們的困難。
「embrace anxiety with confidence, embrace sadness with joy, embrace fear with hope」(以信心擁抱焦慮、以歡喜擁抱悲傷、以希望擁抱恐懼),這些理念與「四給」的精神相輔相成,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情緒波動時,能夠更加從容、積極地應對。妙藏法師強調,當在生活中學會給予他人信心與希望時,也在不知不覺中轉化自己的情感狀態,從焦慮和恐懼中走向積極和希望。
「Giving」具有廣大的蝴蝶效應,每個小小的善舉,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最終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。妙藏法師鼓勵在場大眾,不論面對何種困境,都應該從自己做起,透過給予愛、關懷和幫助,創造更多的和諧與幸福。
「你有後悔給予過嗎?」聽眾的問題引發現場的深思。妙藏法師表示,給予應該專注於過程和內心的純粹,不應該僅僅看結果,發自內心的善意與關懷,即使未必能立刻帶來預期的回報,但這分善意本身就已經是對他人的祝福,這是一種無價的行為。
一位聽眾也提出,現代社會中,給予往往被視為一種展示自我、彰顯社會地位的手段,乃至於因複雜的社會意識、種族及性別等因素,使得真正的無私布施變得困難。妙藏法師回應,布施需要有智慧與慈悲的結合,才有可能解決根本。而智慧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累積,只有在不斷的學習與體悟中,才能真正理解何時、何地、以何種方式給予他人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妙藏法師強調,「給」的實踐能夠為每個人帶來內心力量與外在和諧。給人信心是一種支持,幫助他人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挑戰;給人希望是一種鼓勵,為他人帶來對未來的積極預期;給人歡喜是一種無私的奉獻,透過簡單的善意與微笑讓他人感受到快樂;而給人方便則是一種實際的行動,通過提供幫助解決他人眼前的問題,減少他們的困難。
「embrace anxiety with confidence, embrace sadness with joy, embrace fear with hope」(以信心擁抱焦慮、以歡喜擁抱悲傷、以希望擁抱恐懼),這些理念與「四給」的精神相輔相成,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情緒波動時,能夠更加從容、積極地應對。妙藏法師強調,當在生活中學會給予他人信心與希望時,也在不知不覺中轉化自己的情感狀態,從焦慮和恐懼中走向積極和希望。
「Giving」具有廣大的蝴蝶效應,每個小小的善舉,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最終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。妙藏法師鼓勵在場大眾,不論面對何種困境,都應該從自己做起,透過給予愛、關懷和幫助,創造更多的和諧與幸福。
「你有後悔給予過嗎?」聽眾的問題引發現場的深思。妙藏法師表示,給予應該專注於過程和內心的純粹,不應該僅僅看結果,發自內心的善意與關懷,即使未必能立刻帶來預期的回報,但這分善意本身就已經是對他人的祝福,這是一種無價的行為。
一位聽眾也提出,現代社會中,給予往往被視為一種展示自我、彰顯社會地位的手段,乃至於因複雜的社會意識、種族及性別等因素,使得真正的無私布施變得困難。妙藏法師回應,布施需要有智慧與慈悲的結合,才有可能解決根本。而智慧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累積,只有在不斷的學習與體悟中,才能真正理解何時、何地、以何種方式給予他人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最新消息
普中棒球隊韓國應援 助陣城南高中進鳳凰旗八強
2025-08-25印度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佛學會考 增進佛法理解信心
2025-08-25蘭陽別院首訪同安廟與補天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
2025-08-25佛光童軍北區初級訓練營 領受自然新能量
2025-08-25極樂寺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弘揚佛法生活智慧
2025-08-25底特律佛光人菜園義務採收 歡喜修福慧
2025-08-25澳門都市佛學院結業 生命增上圓滿
2025-08-25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心生萬法
2025-08-25三好音樂節觸動人心 吳汶芳歌聲傳遞三好能量
2025-08-24三好音樂節精采紛呈 音樂舞蹈傳遞三好精神
2025-08-24
相
關
消
息